如果想要移植成功率有所保障,我们就必须认真对待关于移植成功率的每一个细节。尤其是当你被确诊过慢性子宫内膜炎,而你也仅做了抗生素治疗并没有复查时,千万不要贸然去移植,因为慢性内膜炎,有可能还没有转阴,对胚胎的“威胁”依旧存在。
今天咱们就如何解决慢性子宫内膜炎这个隐藏的“大boss”,来和大家支支招!
▍子宫内膜炎—胚胎的隐藏杀手
其实之前普遍认为宫腔内部是一个无菌的环境,直到近几年的研究,才明确在宫腔内部,有多种菌群定植,并且位置不同,菌群的种类也有所不同。
良好的菌群,维持着内膜良好的容受性,对于胚胎的植入也有着诸多的积极意义。
而一旦菌群失衡,也就意味着那些中性菌转变成“有害菌”,开始逐步破坏内膜的免疫屏障,引起慢性炎症的长期沁润,从而影响母胎界面的形成,对胚胎的植入和持续的发育均有很多的负面影响。
现在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慢性内膜炎和不孕症之间存在联系。
其中,2021年的一项研究中发现,慢性内膜炎已被证明在不明原因不孕症患者中非常普遍,可以达到34%–66%的比例;
▲近几年,对子宫内膜炎的研究越来越多
在反复移植失败的人群中,慢性内膜炎的比例达到了30%左右,而且研究中明确指出,患有内膜炎的女性,在后续治疗后,其着床率也显著低于没有内膜炎的女性(15%vs46%),为什么差距这么多,我们后续会做分析;
复发性流产的姐妹,依旧不能幸免,这部分人群中,被检出内膜炎的比例占到38.7%左右。
所以你看,无论你是不明原因不孕,还是反复的着床失败、反复的生化胎停,都有可能是慢性内膜炎在“中间作梗”。
▍炎症哪里来,要如何诊断?
可能有些姐妹有些疑惑,慢性内膜炎的炎症,是从哪里来的呢?
2021年发表在美国妇产科杂志上的一篇研究中提到:慢性内膜炎,更多是由病原菌上升到子宫引起的,所以由阴道细菌性感染或者慢性盆腔炎以及输卵管炎症的姐妹,也更容易发生内膜炎。
因为大多数的慢性内膜炎,没有什么症状,很难从外在的表现中得知,因此,当遭遇备孕难题时,我们需要进行确认。
比如在进行宫腔镜检查时,同时取样进行病理检测,当结果显示CD138阳性时,那基本就可以诊断为子宫内膜炎。
不过还需注意,在卵泡期诊断的准确性要远高于黄体期;也不是必须做宫腔镜才能去内膜做病理检查。宫腔镜是介入性操作,应该尽可能降低宫腔镜的频率,坚持非必要不做的原则。
如果有些医院有条件的话,可以做子宫内膜菌群检测与CE(慢性内膜炎)诊断。在这样的检查中,能够准确检出致病菌种类,选用针对性抗生素进行治疗,同时检测有益乳酸杆菌含量,干预起来将会更加精准高效。
▲建议能做这个检查的姐妹们尽量做一下检查
虽然慢性炎症必定伴随着菌群的失衡,但是菌群失衡,不一定会有炎症细胞的沁润。如果不做菌群检查,也难以发现潜在问题。
其中也有一些姑娘的报告中显示CD56阳性,其实CD56是我们熟悉的NK细胞。
NK细胞表达CD56分子,外周血NK主要是CD56dim,子宫内膜NK主要是CD56bright,子宫内膜NK细胞可能通过分泌细胞因子和血管生成因子,在胚胎植入中发挥作用。
因此看到CD56阳性,不是一定需要干预的,也不用过于担心,具体要咨询专业医生。
▍如何有效治愈慢性内膜炎?
虽然目前临床上,大多都是在使用抗生素的治疗,但是并不代表,仅依靠抗生素就能够使其转阴。而且长时间的抗生素治疗,很可能会让原本就处于菌群失衡的内膜菌群,失衡更加严重,导致内膜环境更加恶劣。
在我们的移植前调理服务中,有很多的姐妹都存在慢性内膜炎的问题,此时的干预措施一般会分为四个方面:
1.抗生素的治疗
当发生炎症之后,抗生素药物属于一线治疗,不过可以根据药敏试验,做对应的抗生素治疗,通常药物治疗的治愈率可以达到80%左右,但是经过3-4周后又极易复发。
2.宫腔灌注
当碰到比较顽固的内膜炎症时,也可以联合宫腔灌注的方式进行治疗。通过灌注,将药物直接达到宫腔内部,治愈效率也将随之提高。
3.益生菌的补充和定植
临床目前都以前两种的药物治疗为主,但是经过今天的科普,想必大家也能够明白,炎症的发生和菌群失衡是脱不了关系的,而且抗生素的使用,又加重菌群的失衡,这可能也是容易复发且顽固的原因,所以在进行抗生素治疗后,我们会针对性给与益生菌的补充,比如乳酸杆菌等。
4.生活方式管理
益生菌的补充或许容易,但是想要定植却不是容易的。此时就需要配合日常饮食及营养素的帮助,改善益生菌的生存环境,提供有益菌喜欢的食物,才能有效解决定植问题,解决内膜炎持续转阴的难题。
▍后还是要告诉大家
后还是想要和大家强调下,慢性内膜炎是日渐被证实对胚胎着床及生长发育有重大影响的因素,所以一定要重视起来,而且在进行了相关的干预后,需要复查,只有确定转阴,才能启动移植或者再次试孕,这样才能真正恢复生育力。
当然,在我们的移植前调理服务或者易孕体质调理中,还有用到中医和一些居家调理的方式,共同帮助干预内膜炎,帮助提高成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