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疫情放开,让本就抢得火热的布洛芬、蒙脱石散陆续登上热搜,但有一种药物却很突然地进入大众的视野。
没错,就是我们今天要说的“主角”——静注人免疫球蛋白。
今年1月份在群里看到有很多姐妹在咨询,据说是因为一些医院将静注人免疫球蛋白作为新冠重症用药之一。
甚至还出现了什么,#阳了之后靠这个续命#,#好物分享,提高免疫力就靠它#之类话题。
导致那时候可谓是“一球难求”,而价格也随之水涨船高,原本2.5g一瓶300~400的免疫球蛋白,直接涨到了1200,甚至还有卖2800的。
但我们今天要说的重点不是这个,而是在近期,欧洲人类生殖与胚胎学会反复妊娠丢失指南(ESHRE2022)更新了,这是继2017年以后大规模的一次更新。
这次指南更新,令我震惊的是治疗用药方面,有条件推荐了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要知道2017年这个指南还是坚决反对使用该药,而且证据等级为强!
这份指南终发表在今年3月份的《人类与生殖》杂志上,这对免疫球蛋白来说,使用有了指南上的根据,这是一个巨大的转变,今天就结合文献内容来给大家分析一下。
1、免疫球蛋白在复发性流产中的应用
根据复发性流产国内外相关指南中针对使用静脉用免疫球蛋白进行免疫治疗的推荐(如下表):
*注:不作为医学指导,仅供参考。
Meta分析发现:IVIG对继发性RSA或自身抗体阳性的患者似乎有一定的效果,此外,孕前开始使用IVIG及应用高剂量IVIG可能提高了RSA患者的活产率。
2、试验中蛋白的用法
我想这是很多姐妹关注的问题,也是我这次文献查找的重点。
临床医生以往使用蛋白都是排查掉其他因素,确定患者为不明原因反复流产或者叫同种免疫复发流产才使用蛋白。
但是这次临床试验貌似并不是这样的思路。
这是一项在日本进行的临床双盲随机对照研究。
首先地点选择并不是在一个地方,而是14个地点,避免了人为干预的因素。
其次入组标准满足原发性反复流产,并且没有活产过;流产次数在四次或以上,注意这里不包括生化妊娠;且小于42岁;
排除染色体异常夫妻、抗磷脂抗体阳性女性、糖尿病或糖耐受损但没治疗、接受过蛋白治疗、怀孕22周或以上有死胎史、恶性肿瘤问题、血栓问题、对免疫球蛋白过敏、IgA缺乏等。
在这些条件都符合的情况下,有102名患者入组参与了这项研究,后有3人被排除在外,按照随机分配的原则,有50名患者进入蛋白组,49名患者进入安慰组。
试验采用的蛋白是5%的配方完整的人类免疫球蛋白G(KenketsuVenoglobulinIH®),生理盐水被用作安慰剂。
从妊娠4-6周开始治疗,连续治疗5天,直到6天后通过超声确定孕囊。
治疗组使用的是400毫克/千克的活性药物,安慰组使用的是8毫升/千克的生理盐水,均通过静脉注射给药。
令人震惊的结果来了,蛋白组妊娠22周时的持续怀孕率(31/50)62%,安慰剂组持续怀孕率(17/49)34.7%;活产率蛋白组为(29/50)58·0%;安慰剂组为(17/49)34·7%。
而在试验后总结中发现,治疗开始的时间也与蛋白治疗的疗效相关。
在妊娠4周或5周时开始给药的女性中,对妊娠22周时的持续妊娠率和活产率的影响更明显,但在妊娠6周时开始用药的女性中则不明显。
3、我可以用吗?
首先,还是想强调,蛋白真的不是你想用就能用的,必须需要排除使用蛋白可能造成的风险因素。
其次,必须意识到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的风险,比如早产、胎儿生长受限增多,这可能和免疫球蛋白的影响有关。
所以,如果使用,必须了解其中的风险且愿意承担这样的风险,也就是常说的权衡利弊。
目前,国内外文献报道的IVIG治疗,没有统一方案,有不同的经验:大剂量、小剂量;单疗程、多疗程;单用、联合用药;备孕和孕前不同剂量等。
在生殖领域的应用对象:复发性流产、反复种植失败患者。
•NK细胞数量或活性升高,B细胞数量升高
•Th1/Th2比例升高
•封闭抗体阴性,未行LiT治疗
•合并严重风湿免疫疾病,常规治疗控制不良
•合并严重抗磷脂综合征,常规治疗控制不良
•不明原因复发性流产试探性治疗
❗❗❗【扩展知识点】IVIG注意事项及禁忌症:
IVIG是上千份混合健康人血浆中分离纯化得到的浓缩抗体制剂,应用安全性较高,很少发生严重副反应,但要注意以下事项:
▪禁用于免疫球蛋白IgA缺乏症感者
▪常见不良反应:头痛、肌痛、腹痛、发热发冷、头晕、恶心呕吐、呼吸困难、高血压、虚脱等
▪输注速度不宜太快:不应超过25mI/h
▪准备肾上腺素以备急用
▪用药前常规进行乙型、丙型肝炎、梅毒及HIV等血液传播疾病,完善血常规、肝肾功能检查及心功能检查
▪输注后应多饮水,减少血栓形成风险
▪输注IVIG可能损害某些减毒活病毒疫苗功效,输注本品3个月后才能接种这些疫苗
总之,免疫球蛋白在复发性流产中的使用,虽然存在争议,但针对部分疑难患者,在临床上观察到疗效还是非常好的,尤其是对于明确病因的困难性APS和反复种植失败患者。
但还是要注意权衡利弊,不管任何药物都是如此,听从医生的建议,不盲目用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