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把卵泡比作水蚌的话,卵子就是水蚌里美丽又孕育希望的珍珠,一般而言,水蚌越饱满,珍珠就会越大越完美,同理,卵子也是。
然而,总有一部分做试管的女性,经过重重关卡后走到了取卵这一关,没想到B超一监测,泡泡是有好多,一取出来全是空的,卵子都去哪里了?凭空消失
今天,咱们就来说说空泡到底怎么回事~
▍卵泡和卵子的关系
说空泡之前先要了解,卵泡和卵子是什么关系?
我们通常会用葡萄肉和葡萄籽的关系来比喻卵泡和卵子。卵泡包裹着卵子,由膜细胞、颗粒细胞、卵母细胞组成,颗粒细胞给卵子提供营养,在LH的作用下,卵子成熟,卵丘膨胀,成熟的卵子才会从卵泡壁上脱落。
所谓的空泡就是在取卵前看到有卵泡,但终却没有取到卵子。一般发生这种情况的原因有以下几个:
1.卵巢功能和储备严重下降
高龄或者卵巢功能明显下降的患者,会出现卵子或者卵泡的发育成熟障碍,如果只有卵泡发育生长,而卵子未同步发育,就会出现卵泡中无卵子出现。
高龄或者卵巢功能明显下降的患者,黄素化的功能也可能出现问题,当黄体生成素LH不足时,可能就会影响卵子的成熟度。当LH的峰值提前出现时,卵子也有提前排的风险,那取卵时,如果卵泡里是没有完全成熟或者提早成熟已经排出的卵子,手术取不到的概率就会随之升高。
尽管促排过程中,医生会做一些干预措施,但是当卵巢功能减退到一定程度,或者卵巢对于药物敏感性下降到一定程度,外在的干预也很难达到好的效果,这样就会出现取卵困难,导致空泡出现。
2.促排卵方案导致卵泡发育不均
试管促排,就是通过使用激素类药物,促使更多的窦卵泡发育生长,将那些除优势卵泡以外的原本应该进入闭锁的其他卵泡唤醒,重新拉回生长队列中,以获得更多的卵子。
可是,在促排卵过程中,所有卵泡的发育往往并不是齐整整地共同进步的。每个卵泡的阈值有所不同,因此对促卵泡生长激素的反应也会出现差异。就好像葡萄藤,同样的土壤环境,可是长出来的葡萄却有大有小。
卵泡也是一样,在同样的刺激下,卵细胞的成熟时间却不一定完全同步。只有卵子成熟了才会从卵泡壁上脱落下来,在取卵时比较容易获取。相反,如果卵子未成熟,没能从卵泡壁上脱落,那取卵结果就会提示为空泡。3.夜针与取卵的时间
一般在取卵前,为了尽可能顺利地获取到卵子,医生会在卵泡发育到一定程度时,为患者安排注射夜针。夜针,也被称作扳机,是在注射后促使卵母细胞成熟的一种针剂类药物。
当“扣下扳机”、LH达到峰值后,卵子会在峰值出现的36小时内成熟并从卵泡脱落,发生排卵。而医生需要在卵子自行排出前,通过穿刺卵泡的方式,将卵子取出体外。
但是,我们不仅无法随时监测卵泡变化,试管的每个环节也都存在着个体差异。对于每颗卵泡来说,从注射夜针到其中的卵细胞成熟,所需的时间并不能控制到并且一致。
所以就可能出现取卵时部分卵泡尚未成熟,卵子没有从卵泡脱落,因此即使抽光全部卵泡液也未能取到卵子的情况;如果取卵时间过晚,卵子提前排出,也同样无法取到卵子,提示取卵结果均为空泡。
4.检查和手术条件的限制
取卵手术是在B超的引导下,将每个成熟的卵泡吸出。由于卵巢位处盆腔内,促排卵过程中,医生只能通过B超观察卵泡的形态。
在B超下,只能看到无回声区的类卵泡结构,而不是卵子;相当于只能看到葡萄,却看不到葡萄籽。可能这个无回声区只是囊肿或其他液体结构,所以空泡有时很难提前检查出来。
▍解决方案
当遇到取卵空泡时,我们首先要做的是分析空泡发生的原因,进行必要的干预,这样才能对当周期及下一次的促排卵方案起到参考作用。
1.根据情况及时进行二次取卵补救
正常情况下,卵子周围存在着颗粒细胞。如果取出来的卵泡液里没有颗粒细胞或其他附属物,全是细胞液,医生一般会研判没有卵子,一般不会进行第2次取卵;
而如果取出来的卵泡液中存在少量颗粒细胞,医生一般会通过反复冲洗增加获卵机会,有些中心也会和患者商量,再次尝试取卵,虽然获卵的概率很小,但也存在着一定的成功几率。
2.选用个体化的方案
在卵巢功能和储备都正常的情况下,若取卵空泡,很有可能是促排方案不适合。因此促排前要和医生充分沟通,采用个体化促排卵方案和用药,来提高效率,获得理想结果。
当然,除了促排卵方案,取卵时机、夜针用药、取卵手术的执行等细节也需要斟酌考虑。
3.试管前精准干预,改善卵巢功能
很多小姐姐正是由于卵巢功能不好才选择试管,但是试管只能通过促排拿到更多的卵子来增加好孕概率,无法直接改善卵巢功能。
此时其实可以在试管前找到影响卵巢功能的原因,然后精准干预,将激素水平调整到佳的状态,这样再次进周时就能更好地发挥它的功能。